螺旋藻广泛分布在世界各海区及陆地淡、盐水湖中为蓝藻门、颤藻目、颤藻科的一个属。全世界已知存在36个种目前国际上工厂化生产的主要是钝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含蛋白质高达60%~70%,藻类蛋白占干重的15%,还含有15%~20%的多糖12∙5%~16∙6%的脂类(其中的40%是糖脂)。试管实验证明藻的糖脂具有抗AIDs病毒的生长。螺旋藻还含有γ—亚油酸和γ—亚麻酸(GLA),作为保健食品和有用的药物对人类和动物都非常安全,同时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在畜禽、名贵水产品种养殖过程中促生长健体和抗疾病作用非常明显。
1、螺旋藻的特点
1.1 蛋白质含量高
螺旋藻含蛋白质高达60%~70%相当于大豆的2倍小球藻的1∙4倍,鸡蛋的4倍,且与醇溶性的植物性蛋白质不同,螺旋藻蛋白质是水溶性的,易于消化吸收不含任何消化吸收障碍因子。螺旋藻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都较高,只有蛋氨酸含量较低,但也高于其它植物蛋白。据报道其蛋白质消化率大约为75%左右生物学价值为79∙5%~87∙7%。
1.2 维生素含量丰富
螺旋藻的维生素种类多达13种,特别是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是其他植物的10倍胡萝卜本身的15倍),主要由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据报道每100g干品中含有β—胡萝卜素150~190mg、维生素B1 5∙1mg、B2 3~5mg、B6 0∙8mg、B12 5∙1mg,它们在动物体内被代谢成虾青素及斑蝥黄质,对海珍品和观赏鱼类有增色的效果。此外,β—胡萝卜素能还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对细菌、霉菌类疾病的抵抗力及其在低氧环境的耐受力,从而有效提高幼龄动物的成活率。
1.3 碳水化合物组分特殊
螺旋藻中含碳水化合物15%~25%,其中甘露醇7%~9%、甲基糖7%、藻酸24%~29%、鼠李糖5%~6%未确定的糖14∙4%。这与常规植物性饲料的组分完全不同,特别是藻酸和甘露醇均为水产珍贵动物所必需,所含的多糖有调节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以及抑癌和抗辐射作用。
1.4 含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
螺旋藻含11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其中γ—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含量相当高占干重的1∙1%左右。γ—亚麻酸是对虾等的必需脂肪酸,不仅具有促生长作用,而且还可增强抗病力。亚油酸虽不归属于动物必需脂肪酸,但据报道,当动物饲以高水平亚麻酸后其脂肪酸的分解率高于饲以高水平的亚油酸,这说明饲用亚麻酸更用于动物对脂肪的分解、吸收和利用。螺旋藻所含的甾醇类,主要是高质量的胆甾醇和β—谷甾醇,并非胆固醇,所以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细胞衰老、降低胆固醇等功能。
1.5 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螺旋藻中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呈现多种非营养性添加剂的功能。例如,含有多种酶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含有起促生长作用的未知生长因子和丰富的色素系统;含有提高动物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的免疫物质及抗热应激作用因子;含有对调控机体代谢起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激素及其抗菌、抗病毒物质具有防病治病功能。
1.6 矿物质含量全面、易吸收
螺旋藻中含有丰富的人及动物必需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总量约占藻体的9%。主要常量元素有P、K、Ca、Mg和Cl其中K和P的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有Fe、Co、Ni、Cr、Cu、Mn、Zn和Se。除Ni为动物非必需微量元素之外余者都是人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在螺旋藻中Fe的含量相当丰富,每100g干藻中含铁93∙1mg,不仅含量高,而且是与蛋白质和藻蓝素整合形成的有机铁因而有利于人和动物的吸收利用。
2 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产应用
2.1 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用螺旋藻喂养水产动物在鱼类方面用螺旋藻投喂鲢、银鲫、鲤、鳊、草鱼均取得较好的效果。螺旋藻对鱼师鱼、紫红笛鲷、鲈、鲑、鳟和台湾红罗非鱼等鱼类都有良好效果。有人用螺旋藻饲喂网箱鲤鱼,试验组增重提高12∙4%;鱼体营养水平测评表明,试验组鱼肉粗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提高3∙14%,含脂率下降4∙86%;鱼肉的营养价值提高,且可食部分比例提高5∙1%。
2.2 在淡水特种养殖中的应用
螺旋藻干粉在对虾饵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0∙5%~3∙0%,添加制成的饲料能有效提高对虾增重,降低对疾病的易感性,提高亲虾孵化率和抗热应激能力提高饵料效率。顾青天试验结果表明,用螺旋藻取代或部分取代豆浆和蛋黄作为对虾幼体蚤状Ⅰ期至糠虾Ⅱ期的饵料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经济效益显著。这主要是螺旋藻蛋白质含量高,并合有促进生长的活性物质所致,同时螺旋藻又可减少水质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张润泽经过1989~1990两年的生产试验证明,用螺旋藻配合饵料作为对虾幼体的饵料在蚤状期、糠虾期效果最好可提高成活率8∙3%~17∙3%使成本下降58%。
在河蟹育苗和幼蟹培育的全过程中,饵料的选择和应用是一项关系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研究试验证明螺旋藻饲料可提高河蟹成活率(提高25∙2%),缩短育苗周期(1~2d)。有试验表明,在河蟹育苗阶段,Z1-Z2期间单纯投喂藻干粉或单纯鲜藻粉的幼体成活率分别为53%和52%,比投喂卤幼虫加蛋黄的成活率提高了45%和44%;在Z2-Z4期间,鲜藻加卤虫处理的幼体成活率为66%,居其他各处理组之首;Z4-大眼幼体期间,则以投喂卤虫幼体效果最好成活率为50%。在幼蟹培育阶段,试验中适量加入螺旋藻处理的Ⅱ组,幼蟹在4个不同阶段的成活率分别为72∙0%,54∙0%,93∙5%和91∙0%,比用25%的鱼粉代替25%螺旋藻的处理Ⅲ组幼蟹成活率提高了3∙7%,3∙3%和5%。在饵料中添加4∙5%以下螺旋藻,未能显著提高河蟹的生长速度。以螺旋藻饵料喂养中华绒螯蟹试验表明,螺旋藻能促进幼蟹的生长和加深成蟹的体色,在相同水温及投饵量等条件下,随螺旋藻干粉投喂量的增加,幼蟹体重增加,成蟹体色加深,以投喂含螺旋藻6%的饵料为最适合。戴卫平(2000)在河蟹幼体的饵料中添加适量螺旋藻粉,可明显促进幼体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育苗结束时试验组的育苗的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了13%,幼体成活率提高14∙2%,育苗成本降低34∙9%。
宁运旺(2000)试验表明幼鳖饲料中添加1%~2%的螺旋藻对幼鳖增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可使幼鳖摄食量提高18∙6%~23∙5%。幼鳖饲料中添加1%~8%的螺旋藻可显著促进幼鳖的横向增长,并可加深幼鳖腹部的蓝绿色增加抗病力。
2.3 在海珍品养殖中的应用
用螺旋藻配合饵料进行鲍育苗和生产,不但能提高成活率,促进鲍的生长发育,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用量为1∙0%~2∙0%。季梅芳等(1990)用螺旋藻配合饵料饲喂幼鲍,成活率达100%,日平均增长和增重分别超过日本饵料10∙64%和16∙78%,超过天然海藻饵料54∙65%和94∙66%。周百成等(1990)试验表明,饲喂螺旋藻配合饵料的稚鲍壳为墨绿色,较硬不易碎,而饲喂日本进口鲍饵的对照组稚鲍壳为翠绿色,较薄易碎,试验组死亡率(8∙4%)低于对照组。用1∙0%~2∙0%螺旋藻干粉配成的饵料饲喂鲍苗,能提高成活率25%~30%,促进生长缩短生长周期。
用螺旋藻饲养鳗鲡,生长整齐,体形、体色、体表均发生显著变化,常用量为1∙0%~3∙0%。邱春吟等报道,用螺旋藻作为鳗鲡饵料添加剂,能明显改变“老头苗”的生长状态,日增重由原来的1∙51g/尾,增加到2∙11g/尾提高了39∙7%,而且生长整齐,状态良好。陈启发试验表明,添加螺旋藻粉2∙0%喂养僵鳗30d,饲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降幅为21∙2%~53∙7%,鳗增重倍数提高0∙029~0∙171;添加该藻粉2∙5%和2∙0%喂养正常幼鳗118d,其饲料系数分别降低0∙074~0∙234和0∙024~0∙181,且鳗个体均匀,规格较大。
3 前景展望
由于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上的促生长、抗病、提高繁殖率和育苗及养殖成活率、增色及提高饲料消化率等效果十分理想,因而在水产养殖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我们可以相信,随着人们对螺旋藻的认识的深入螺旋藻必将对水产养殖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文章来源:
[1]王方雨,张世萍.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水产科学, 2005, 24(1):45-46.DOI:10.3969/j.issn.1003-1111.2005.01.015.
文章仅供科普 侵删